“醫者仁心,大愛無疆”,中醫起源于中國發展于中國,惠及全世界。古時扁鵲行醫,足跡遍及齊、趙、衛、鄭、秦等諸國,2015年屠呦呦因青蒿素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更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了中醫。有這樣一群中醫人,他們將中醫帶到全世界,將愛心傳遞于異國他鄉,在戰爭中尋求著和平。其中就有我認識的這位老中醫人——于靜。
十幾年前,受國家委派毅然踏上援非之旅
2002年第一次入非在布隆迪中國大使館的集體合照
2002年7月我們青海省29名醫療戰線上的同仁,根據1986年中國和布隆迪兩國政府簽訂的關于中國派遣醫療隊赴布隆迪工作的議定書,作為第十批援非志愿者再次入非。 依依不舍告別父母、丈夫、妻子和兒女,大家懷著忐忑的心情,登機飛到了布隆迪。
青海省馬省長來非慰問醫療工作者
入非幾天便遭遇了戰爭侵襲
在離首都不足200公里外的全國第二城市基特加醫院,幾天后我還沒有適應當地氣候和環境,就被突如其來的戰爭震驚了。那天,科室突然接到前線送來的一百多名血肉模糊的傷員,醫院馬上啟動緊急救治,我們都不約而同加班加點搶救傷員。后來,陸陸續續,一批批的傷員被送到我們手上。
基特加省醫院門診部
醫院大門經常被全副武裝不明身份的軍人封鎖或包圍,有時在幫傷員消炎扎針的過程中,能聽到走廊里軍人們穿梭聲,同事們救治病人的過程中,全然不顧頭頂上飛過的子彈或炮彈,大家雖然心情沉重,卻從來未放慢過手上的工作速度。
1%的希望,中國醫生也會付出100%的努力
那天我接診了一名年僅18歲的黑人小伙子,由于腰椎、脊髓和腦外傷,以致于腰部以下全部 失去知覺,大小便失禁。作為他的主治醫生,經過2周針灸治療后,病情仍不見好轉。他因此異常煩悶、煩躁,接下來的幾天,開始鬧情緒、無故摔東西、拒絕接受治療。
面對這個年輕傷員的質疑和壞脾氣,我不得不更加專心致志,一方面通過針灸電針、消炎、營養神經等方式配合治療,另一方努力加強與他的溝通:用并不標準的法語每天開導他、鼓勵他。在每天接觸中,我們漸漸產生了信任和友誼。
二個月后,他的雙腿開始產生知覺、感受到劇烈的疼痛,雙腿、雙腳的血管和神經功能逐漸恢復。接下來配合康復訓練一個月,就已經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站立行走。從入院到出院三個月的時間,中間雖然有質疑、有摩擦,但恢復后對我們中國的醫生、中醫的醫術和中藥贊不絕口。最后我告訴他:即使只有1%的康復希望,中國醫生也會為他付出100%的努力。
于靜主任與當地醫生合照
中醫人不分國界,在戰爭中尋求著和平,贏得了世界的認可與尊重
在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布隆迪,以農牧業為核心經濟。愛好和平的中國政府不分國界,支援大批量基礎醫療物質,派遣醫療隊,救活千千萬萬個因饑餓、戰爭、病菌感染的同胞。
休息的時間與當地居民之間的交流
工作之余到當地居民家幫忙曬瓜子
勇敢的中醫人懷著懸壺濟世的理想,延續著醫者仁心的傳統,在戰爭中尋求著和平,也贏得了世界的認可與尊重。
離開非洲前布隆迪衛生部召開的歡送會
女衛生部長為于靜主任頒發證書
十幾年過去了,于靜主任一直踐行著中醫人的責任,經常會接診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這次深圳五洲醫院與深圳大學國際交流學院的合作時,院方特意派遣于靜主任過去,為這些留學生講解中醫針炙、推拿等,當看到皮膚黝黑、笑容燦爛的非洲小伙時,還清晰地記得當年的援非畫面。
深圳五洲醫院派遣于靜主任為深圳大學留學生講課